(图/路透)
随着云端服务普及和网速不断提升,已有愈来愈多软件服务将运算的部份挪至中央伺服器处理,如 Google 的游戏串流平台「Stadia」便以类似的机制,让用户在Chrome 浏览器就能体验 3A 级的游戏。
而包括华为、阿里巴巴在内的中国大厂,则将相同理念延伸地更为激进,大幅将手机和电脑内的资料、App、程式及运算都放到云端,再透过登入帐号后连网执行,让用户不必升级手边的装置,只要网速条件够好便能使用最顶规硬体,由此降低企业的维护成本。
因装置端的硬体需求大幅减轻,阿里巴巴的云电脑「无影」,主机更只有 60 公克重,尺寸则比手掌小,上头亦只有屏幕及键盘的连接埠,让电脑和手机基本只是「网络」的登入器,一旦断网后便毫无作用,形同 Google Chromebook 的极致版本。
不过,如此的设计除了与近年逐渐兴起的网络「去中心化」潮流背道而驰,将所有资料、帐号密码全放在云端亦有强烈的隐私疑虑。不少网友也认为,虽然相关设计有其好处,但在政治环境封闭的中国,此举等于将资料完全曝露给中共,让电脑和硬盘「直接是党的」。
也有网友嘲讽,自己每天远端用平板或手机连接回自己的电脑操作,实际上用的也是差不多的形式,而且还更安全。也有网友认为手机或平板就能做到类似的事,且效能和用途都更广,看不出其实用性。
不少欧美大厂,则反过来透过晶圆设计打造封闭的安全环境,以将装置内的重要资料储存在装置,并透过不途经网络以提高隐私安全。如 iPhone 的 Face ID 和 Apple Pay 资料,便是直接储存在自家 A 系列芯片内;新版的 iOS 及 iPadOS 在分析照片(如人脸)时,亦是完全在装置端运算,避免隐私资料需要上传到苹果伺服器。
实际上,不少美企如甲骨文在电脑行业的早期,便已发展出类似的设计,不过受限网速频宽,以及 PC 及个人行动装置的降价普及,相关的设计在当代市场已不是主流。
Sony 正式公布 PS5 售价!台湾将为第二波上市国家